当前位置:首 页 >> 中以画家>> 张孝友 | 界画里的“筑梦者”, 一人救活三百年失传界画
 

张孝友 | 界画里的“筑梦者”, 一人救活三百年失传界画

 

说到界画

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

但在这个画种里

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

你肯定耳熟能详



清明上河图(局部)


 界画,起源于晋代,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门类。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,追求工整写实、造型准确,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;适于画建筑物,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,通称为“工笔界画”。


张孝友——三百年界画第一人



1935年出生于上海

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5年制油画系本科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教授
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
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
考证清明上河图权威专家
曾为天安门正中绘毛主席像

人民大会堂等领袖巨像


张孝友出生于书香世家
父母亲毕业于复旦大学
自由、科学文明式的教育
让他从小就全面涉猎

诗书、文史、金石、绘画等文学艺术。



40年代外祖父母及其下三代全家福




张孝友(前排左一)与全家合影

未进中央美院之前,张孝友对系统的美术教育一无所知,完全凭兴趣主导地瞎画。1954年投考于中央美术学院,由于各科成绩表现不俗,面试受到吴作人等先生们的赏识,考入五年制本科,一年预科后进入油画系学习。一开始张孝友的素描等基础水平极差,好在用功、如拼命三郎。二年级时给人民日报画插图、出版社画连环画,中午不休,晚上同学们睡了,还到教室画连环画。






195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留念

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,以优异成绩留校(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),10月起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,历任基础绘画教研组,系主任等职务,张孝友先后就职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,并以长期研习的中国工笔山水界画为目标,几十年的努力让已失传三百年的界画“复活”,一人救活了一个画种。




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班合影

张孝友接触界画时已年过花甲。据张老介绍,元代著名鉴画学者汤垕在《画鉴》中,将中国画分成十二科,界画是其中一科,属中国工笔画的一个门类。界画早年主要用于绘制宫廷建筑,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绘画门类,比如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就采用了界画的技法。但因为界画技术要求高,创作又费工时,所以自清朝康乾之后,界画逐渐衰微乃至消亡。如今,只有极少数人从事界画创作,但技法和传统界画颇有差距。

张孝友在了解了界画的历史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后,他认为不能让这样一门传统技艺消失。他决心投身其中,进行抢救性挖掘。凭借多年研习中国工笔画的功力,张孝友逐渐掌握了界画的传统绘画技艺。但他并不满足,他认为,传统界画虽然精致入微,但整体以平面呈现,缺少视觉冲击力。当代界画除了继承传统,还要推陈出新。经过摸索,张孝友将油画的透视创作技法运用到界画创作中。

界画创作要求慢工出细活,完成小幅作品就需要两三个月,如果是长卷则需要一两年。创作界画,除了要有美学、建筑学、历史学基础,对服饰、桥梁、造船、山水画法、诗词歌赋、书法等也必须有一定研究。




《矾楼夜市》 120cm×240cm 绢本 1994

1996年,张孝友61岁,绘制完成巨幅绢本界画作品《矾楼夜市》,成为近现代绘画史上,宫殿界画这一画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。已故鉴赏家史树青先生以“国宝”称之,并表示应该由国家美术馆收藏。

《矾楼夜市》是张孝友最早创作的“界画”作品之一,此画虽是以两年之功完成,但实际上却是张孝友酝酿近五十年之后的创作。早在二十二岁时,他就发表了第一篇关于《清明上河图》美术理论与文史考证的论文,受到当时美术史老师王逊的赞许,由此开始近五十年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史论研究,并开始构思这幅《矾楼夜市》,直到退休之后,在环境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才将它创作出来。

《矾楼夜市》吸收了《清明上河图》里面人、景、物三者交融的关系,张孝友创造性地将他在油画创作中的技法融入到界画作品之中,运用焦点透视法以及明暗处理的绘画方式,远近建筑重叠达七个层次,大小不同人物460多个,身份、神态一丝不苟,十分动人。突破了界画在艺术史中给人留下的缺陷印象。树立了属于他自身创作风格的“新”工笔界画。

公元1127年,金军攻陷汴京,一把火将樊楼烧毁,因为当时鲜有关于樊楼的绘画作品,所以,能够留给后人的只有文字的描绘,而张孝友就是根据这些描绘,创作出了这幅《矾楼夜市》,开创了“新”工笔界画的先河。



《南乡旧梦图》全卷 84cm×445cm 绢本

此后,古稀之年的张孝友又创作出界画长卷《南乡旧梦》。《南乡旧梦》取材于清末中国江南水乡生活,描绘了百年前的江南水乡小镇超越时空的生活场景,耗时两年之久。为创作这幅作品,张孝友构思十年,没有直接写生,也没有照片做参考,全凭踏实的考据工作和超人的想象力进行绘制。张孝友说,这件作品有他对家乡宁波的记忆。比如图中最醒目的一座酒楼名叫“甬江庆元酒店”。甬江是宁波三江之一,“庆元”则是宁波的古名。此图繁而不乱、长而不冗,市井生活与建筑景物有序融合,生动逼真,让人觉得熟悉而亲切,仿佛就是小时候自家门口的样子。

构图上采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,视野开阔清旷,境界宏大,疏密对比强烈。


所绘河道、石矶、树木、楼阁、市井等等,笔墨均精丽艳逸,骨力峭劲,人物刻画得生动而富有神采图中设色浓丽明雅,勾勒、皴染细密。屋宇楼阁鳞次栉比,依次排叠,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,展现出世俗喧腾而又虚幻飘渺的人间仙境氛围。


画中人物是主体部分,画家通过色彩衬托的方法使人物非常突出,采用焦点透视,在数百人物中突出前景中很大的人物和场景特写,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刻画和景物描绘上精深的艺术功力。仔细品赏玩味,其乐无穷!


名师传言身教,艺友同窗共事


师出名门,贯学中西而用之。

张孝友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五年制本科,预科一年后专攻油画兼习中国画,受教于马克西莫夫(苏联)、吴作人、董希文、王式廓、李可染、蒋兆和等名师,师出名门,故在东西方绘画语言的学习下,他的创作展现东西合璧,融会贯通的精湛水平



美术朋友

同窗、同事皆是美术界名家,吴冠中、靳尚谊同窗;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时,与吴冠中、白雪石、范曾、韩美林等同事多年。





张孝友与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、中国美术馆原办公室主任赵庚生先生合影




张孝友与老同学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探讨交流


享誉画坛

张孝友先生自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以来,几十年如一日,一直致力于中国美术,他应邀画了两幅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,同时还绘制了马克思、恩格斯、斯大林、列宁四大伟人头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等众多国宝级艺术瑰宝,当时他年仅二十多岁就能有如此成绩,艺术造诣可想而知,同时他的作品震惊中外,更是被丹教授(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、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)、王华祥副院长(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、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)评价为当代张择端。


董希文曾指定张孝友先生重绘油画《开国大典》,交由上海博物馆馆藏



张孝友和张振仕先生合作绘制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巨幅画像




张孝友和张振仕先生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、毛泽东巨幅画像


名家认可


张孝友先生的作品,不仅得到众多博物馆认可,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行业里面,很多人也都是对大师赞誉有加。


其中点评泰斗邵大箴说:“张孝友是一位艺术全才,作品工整,严谨,相当有功力,相当有修养,相当有格调”。

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评价张孝友先生,学贯中西,在传统文化中,创造出自己的风格,难能可贵,他是拯救了一种濒临失传的画种。





界画的传承发展

考虑到现在北派的山水人物画都已很少,界画这一块,更是濒临失传。
张孝友感慨地说:自己特别想把中国传统绘画抢救起来。他现在把界画的一些传统技法恢复出来,而且给它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,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给爱画的人们打开一扇门,让大家看到原来界画可以这样画,可以画得这么漂亮。
2008年前后,花费近两年时间录制了张孝友全部的山水界画作品和画稿,并进行了技法示范,张孝友还公开了一些自己研究出来已失传的技术,材料方法和配方研制,向青年一代完全公开了他的艺术技法。虽退休多年,但仍不忘他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,一个一生把自己的一生成就教育给年轻一代的天责。并出版书籍,为全国各大高等美术院校和各大美院指定教材,必读刊物。并且一版再版,还被翻译成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韩等多国语言,畅销世界。并获得了美术界重要的大奖,为新中国美术界带来深远影响。

张孝友通过一己之力向大众传播界画背后的魅力,只为让界画补充新鲜的血液、生命去传承发展。


中国教育电视台为张孝友录制《张孝友山水界画》节目


吉林卫视于家中采访


2006年主持人王明清在香港亚洲卫视为张孝友录制专题片


张孝友先生的创作在传承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传统界画的表现方式,画面增添了纵深感和空间感,其水平之湛为当代之最。张孝友先生的界画是中国书画领域一座奇峰,孤傲、独特并且无法效仿。


写意山水也自成一派,强调结构,光和色,同时又强调透视关系,耐人寻味,值得细品其中韵味......

张孝友先生多年来在重获新生的失传已三百年的画种“界画”这块园地上默默地辛勤耕耘;“尽管是传统的笔墨画,但在他的画中我们能看到一种新的气象。”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所言:“不是所有的画都能放大去看,而张孝友画中的那些酒肆街坊,都值得细细去看。他是一个‘筑梦者’。”


画作欣赏


《南乡春寥廓》



《龙楼凤阁连霄汉》



《风水树下小茶馆》



《侗乡小景》




《水上生涯》



《江上渔樵喜相逢,多少兴亡笑谈中》



《航船渡口》



《调寄菩萨蛮》



《落日清江里》





《夕阳泊舟西岩东》



《临流抚琴》



《泉近水阁居云在水中游》




















E-mail:Chinashawen@outlook.com 
地址:北京 电话:0086-10-64107777
copyright2005chinajew.com 摩西国际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

 

 

张孝友 | 界画里的“筑梦者”, 一人救活三百年失传界画


说到界画

你可能不知道是什么

但在这个画种里

北宋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

你肯定耳熟能详



清明上河图(局部)


 界画,起源于晋代,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个非常特殊的门类。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,追求工整写实、造型准确,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;适于画建筑物,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,通称为“工笔界画”。


张孝友——三百年界画第一人



1935年出生于上海

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院5年制油画系本科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教授
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
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
考证清明上河图权威专家
曾为天安门正中绘毛主席像

人民大会堂等领袖巨像


张孝友出生于书香世家
父母亲毕业于复旦大学
自由、科学文明式的教育
让他从小就全面涉猎

诗书、文史、金石、绘画等文学艺术。



40年代外祖父母及其下三代全家福




张孝友(前排左一)与全家合影

未进中央美院之前,张孝友对系统的美术教育一无所知,完全凭兴趣主导地瞎画。1954年投考于中央美术学院,由于各科成绩表现不俗,面试受到吴作人等先生们的赏识,考入五年制本科,一年预科后进入油画系学习。一开始张孝友的素描等基础水平极差,好在用功、如拼命三郎。二年级时给人民日报画插图、出版社画连环画,中午不休,晚上同学们睡了,还到教室画连环画。






195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留念

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,以优异成绩留校(时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),10月起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,历任基础绘画教研组,系主任等职务,张孝友先后就职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,并以长期研习的中国工笔山水界画为目标,几十年的努力让已失传三百年的界画“复活”,一人救活了一个画种。




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班合影

张孝友接触界画时已年过花甲。据张老介绍,元代著名鉴画学者汤垕在《画鉴》中,将中国画分成十二科,界画是其中一科,属中国工笔画的一个门类。界画早年主要用于绘制宫廷建筑,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绘画门类,比如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就采用了界画的技法。但因为界画技术要求高,创作又费工时,所以自清朝康乾之后,界画逐渐衰微乃至消亡。如今,只有极少数人从事界画创作,但技法和传统界画颇有差距。

张孝友在了解了界画的历史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后,他认为不能让这样一门传统技艺消失。他决心投身其中,进行抢救性挖掘。凭借多年研习中国工笔画的功力,张孝友逐渐掌握了界画的传统绘画技艺。但他并不满足,他认为,传统界画虽然精致入微,但整体以平面呈现,缺少视觉冲击力。当代界画除了继承传统,还要推陈出新。经过摸索,张孝友将油画的透视创作技法运用到界画创作中。

界画创作要求慢工出细活,完成小幅作品就需要两三个月,如果是长卷则需要一两年。创作界画,除了要有美学、建筑学、历史学基础,对服饰、桥梁、造船、山水画法、诗词歌赋、书法等也必须有一定研究。




《矾楼夜市》 120cm×240cm 绢本 1994

1996年,张孝友61岁,绘制完成巨幅绢本界画作品《矾楼夜市》,成为近现代绘画史上,宫殿界画这一画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。已故鉴赏家史树青先生以“国宝”称之,并表示应该由国家美术馆收藏。

《矾楼夜市》是张孝友最早创作的“界画”作品之一,此画虽是以两年之功完成,但实际上却是张孝友酝酿近五十年之后的创作。早在二十二岁时,他就发表了第一篇关于《清明上河图》美术理论与文史考证的论文,受到当时美术史老师王逊的赞许,由此开始近五十年对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史论研究,并开始构思这幅《矾楼夜市》,直到退休之后,在环境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才将它创作出来。

《矾楼夜市》吸收了《清明上河图》里面人、景、物三者交融的关系,张孝友创造性地将他在油画创作中的技法融入到界画作品之中,运用焦点透视法以及明暗处理的绘画方式,远近建筑重叠达七个层次,大小不同人物460多个,身份、神态一丝不苟,十分动人。突破了界画在艺术史中给人留下的缺陷印象。树立了属于他自身创作风格的“新”工笔界画。

公元1127年,金军攻陷汴京,一把火将樊楼烧毁,因为当时鲜有关于樊楼的绘画作品,所以,能够留给后人的只有文字的描绘,而张孝友就是根据这些描绘,创作出了这幅《矾楼夜市》,开创了“新”工笔界画的先河。



《南乡旧梦图》全卷 84cm×445cm 绢本

此后,古稀之年的张孝友又创作出界画长卷《南乡旧梦》。《南乡旧梦》取材于清末中国江南水乡生活,描绘了百年前的江南水乡小镇超越时空的生活场景,耗时两年之久。为创作这幅作品,张孝友构思十年,没有直接写生,也没有照片做参考,全凭踏实的考据工作和超人的想象力进行绘制。张孝友说,这件作品有他对家乡宁波的记忆。比如图中最醒目的一座酒楼名叫“甬江庆元酒店”。甬江是宁波三江之一,“庆元”则是宁波的古名。此图繁而不乱、长而不冗,市井生活与建筑景物有序融合,生动逼真,让人觉得熟悉而亲切,仿佛就是小时候自家门口的样子。

构图上采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布局特征,视野开阔清旷,境界宏大,疏密对比强烈。


所绘河道、石矶、树木、楼阁、市井等等,笔墨均精丽艳逸,骨力峭劲,人物刻画得生动而富有神采图中设色浓丽明雅,勾勒、皴染细密。屋宇楼阁鳞次栉比,依次排叠,造成了云气迷蒙的幽远空间,展现出世俗喧腾而又虚幻飘渺的人间仙境氛围。


画中人物是主体部分,画家通过色彩衬托的方法使人物非常突出,采用焦点透视,在数百人物中突出前景中很大的人物和场景特写,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刻画和景物描绘上精深的艺术功力。仔细品赏玩味,其乐无穷!


名师传言身教,艺友同窗共事


师出名门,贯学中西而用之。

张孝友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五年制本科,预科一年后专攻油画兼习中国画,受教于马克西莫夫(苏联)、吴作人、董希文、王式廓、李可染、蒋兆和等名师,师出名门,故在东西方绘画语言的学习下,他的创作展现东西合璧,融会贯通的精湛水平



美术朋友

同窗、同事皆是美术界名家,吴冠中、靳尚谊同窗;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(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)时,与吴冠中、白雪石、范曾、韩美林等同事多年。





张孝友与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、中国美术馆原办公室主任赵庚生先生合影




张孝友与老同学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先生探讨交流


享誉画坛

张孝友先生自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以来,几十年如一日,一直致力于中国美术,他应邀画了两幅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,同时还绘制了马克思、恩格斯、斯大林、列宁四大伟人头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等众多国宝级艺术瑰宝,当时他年仅二十多岁就能有如此成绩,艺术造诣可想而知,同时他的作品震惊中外,更是被丹教授(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、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、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)、王华祥副院长(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、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副院长)评价为当代张择端。


董希文曾指定张孝友先生重绘油画《开国大典》,交由上海博物馆馆藏



张孝友和张振仕先生合作绘制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巨幅画像




张孝友和张振仕先生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、斯大林、毛泽东巨幅画像


名家认可


张孝友先生的作品,不仅得到众多博物馆认可,最重要的是在整个行业里面,很多人也都是对大师赞誉有加。


其中点评泰斗邵大箴说:“张孝友是一位艺术全才,作品工整,严谨,相当有功力,相当有修养,相当有格调”。

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、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评价张孝友先生,学贯中西,在传统文化中,创造出自己的风格,难能可贵,他是拯救了一种濒临失传的画种。





界画的传承发展

考虑到现在北派的山水人物画都已很少,界画这一块,更是濒临失传。
张孝友感慨地说:自己特别想把中国传统绘画抢救起来。他现在把界画的一些传统技法恢复出来,而且给它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,是想用自己的方法给爱画的人们打开一扇门,让大家看到原来界画可以这样画,可以画得这么漂亮。
2008年前后,花费近两年时间录制了张孝友全部的山水界画作品和画稿,并进行了技法示范,张孝友还公开了一些自己研究出来已失传的技术,材料方法和配方研制,向青年一代完全公开了他的艺术技法。虽退休多年,但仍不忘他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,一个一生把自己的一生成就教育给年轻一代的天责。并出版书籍,为全国各大高等美术院校和各大美院指定教材,必读刊物。并且一版再版,还被翻译成英、法、德、日、韩等多国语言,畅销世界。并获得了美术界重要的大奖,为新中国美术界带来深远影响。

张孝友通过一己之力向大众传播界画背后的魅力,只为让界画补充新鲜的血液、生命去传承发展。


中国教育电视台为张孝友录制《张孝友山水界画》节目


吉林卫视于家中采访


2006年主持人王明清在香港亚洲卫视为张孝友录制专题片


张孝友先生的创作在传承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传统界画的表现方式,画面增添了纵深感和空间感,其水平之湛为当代之最。张孝友先生的界画是中国书画领域一座奇峰,孤傲、独特并且无法效仿。


写意山水也自成一派,强调结构,光和色,同时又强调透视关系,耐人寻味,值得细品其中韵味......

张孝友先生多年来在重获新生的失传已三百年的画种“界画”这块园地上默默地辛勤耕耘;“尽管是传统的笔墨画,但在他的画中我们能看到一种新的气象。”正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所言:“不是所有的画都能放大去看,而张孝友画中的那些酒肆街坊,都值得细细去看。他是一个‘筑梦者’。”


画作欣赏


《南乡春寥廓》



《龙楼凤阁连霄汉》



《风水树下小茶馆》



《侗乡小景》




《水上生涯》



《江上渔樵喜相逢,多少兴亡笑谈中》



《航船渡口》



《调寄菩萨蛮》



《落日清江里》





《夕阳泊舟西岩东》



《临流抚琴》



《泉近水阁居云在水中游》





















E-mail:Chinashawen@outlook.com 
地址:北京
0086-10-64107777  ICP证:京ICP备05018941号-1